<P><a href="http://www.sheenpeak.com/NgvsChan.WMV" target="_blank" >http://www.sheenpeak.com/NgvsChan.WMV</A>
! ?4 p2 t6 O, A: _; I* Z$ u</P>
+ w0 M) b7 U$ C' j1 P2 _3 q* f/ _<P>(转载)陈克夫与吴公仪比武的观后感
# Y9 F/ x* m ^1 C& ?" Q( G. [ 6 g7 Z N7 N* d5 x- o3 ~
H- o W& H+ j- E$ b& t O$ w
! A% {: H$ c! m5 M2 `% T1 |8 I 1953年香港的白鹤拳拳师陈克夫挑战吴式太极拳拳师吴公仪的一场比赛引发了粱羽生的《龙虎斗京城》从此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可是陈克夫与吴公仪的那场比赛到底如何谁胜谁负到现在也是众说不一。前年传授内劲道功夫在加拿大巧遇白鹤拳拳师周颂尧,他送我一本当时比赛的实况录像,看后感想万千。 t8 Z+ t$ [7 F3 G0 ]& I2 \
4 y! D$ v7 P3 C. B( | V7 c8 A 这场比赛是在澳门举办的,首先可以肯定这次比武是陈克夫挑起的,但是有原因的,吴公仪一到香港就放言“由北至南无敌手”激起白鹤拳拳师陈克夫等人的强烈不满,挑起吴式太极拳和白鹤拳在香港各大报纸的口水仗,使香港的街头巷尾都在议论到底谁是谁非。最后决定以比武决定输赢。
- Y1 I8 [/ b3 d6 k $ l" D) a: F+ c5 R! P) M
香港是不允许有这种比武的事情发生的,是陈克夫甚至直书给澳门港督保证绝不闹出人命,打得赢当然好说,打不赢就马上跳出擂台。在当年各国抗议“文明社会的合法杀人”,施加压力和万事俱备只欠文书批准的情况下,澳门港督在得到陈克夫承诺才勉强批准的。
4 h6 `# i1 H6 @
* w, y. K6 f4 M3 f" O) L 从录像带上看,比武那天天气晴朗,很多当时的武林名人都到场了,而且观众之多,场面令人振奋。比武之前一些当时的武林名人有些也上台做了表演,看上去那场比武的确影响很大。) A' i( f% B3 J# K# ?- `# n4 X6 F
- h& B: t( S1 k8 _' { 那次比武应该说吴公仪是被陈克夫逼上武台的,虽然双方都各自签了“生死状”。但无性命之忧,谈不上生死。/ |: Z- o* S% k" W: _
1 w( J: H6 c- l8 B* C1 z7 ~5 D 在没有看这本录像带之前,也就是在我没有到加拿大之前,对于那场比赛一直认为是吴公仪获胜,因为在大陆的宣传报道有时会失真,我在中华武术杂志上看过曾经有过报道,说那场比赛不到一分钟就结束了,上台陈克夫被吴公仪一拳把鼻子打出血了。
' h$ Y- ~5 [. C: e+ B0 H
: e8 G5 \1 t5 X& V3 L 通过看录像带其实并不是这样,录像带是从三个角度拍的,从整个比赛来看的确是陈克夫站了上风。
7 m( Y/ P" {7 T! N/ _0 Q- g
9 S, j4 U5 e( y& u( w! J* S* Z 陈克夫练的是白鹤拳,白鹤拳是中国南方流行的一个拳种,属于象形拳,也就是说白鹤拳有百分之五十的动作是模仿白鹤的动作进行技击的,可是在录像带上却没有看懂哪招属于白鹤拳的动作。但陈克夫的西洋搏击拳法算是使的还不错。1 E' v; {1 L8 t* w
再看吴公仪真是惨不忍睹,首先没能使出一点太极的技法。两只胳膊提着个拳头,门户大开,哪象个太极拳的高手,简直就跟街头打架差不多,不相信看看录像带将一目了然。最看不过眼的是吴公仪拼命用拳头击打陈克夫手臂的镜头。这不是黔驴技穷、气急败坏是什么?一代宗师沦落至此,真是不感想向。最后输了还解释说:“我老了。”当年吴公仪是53岁,正是太极拳高手的鼎盛时期。) Z" i* d" Y/ `7 K
从陈克夫与吴公仪的比武中看到太极拳的不足是件好事情.3 E8 i% A+ \' n" N% I
+ U8 w/ d" U& X. G 但是如果从一场比赛就否定太极拳不好的话是不合适的。常言说得好只有不好的功夫,没有不好的拳种。每场比赛都会有输有赢,输赢乃兵家常事,输了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失败乃成功之母。输了吸取经验教训想想自己哪里不如人,苦练他几年再把他赢回来,任何人的功夫好坏都代表不了他所练习的拳种。可是话又说回来了,练武真的是为了比输赢吗?我认为练习武术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继承和发扬光大祖先留下来的这一武术艺术。让武术为人服务,如果练拳,练出艺术,练出人生趣味,那何乐而不为呢。现在许多练太极拳的人当中,更重视的是艺术,一种文化的追求,就像弹琴,画画一样。练拳推手都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难怪我的学生说:“看我练拳是一种享受”。其实我在练拳时,最享受的是我自己,特别是练内劲道功夫是,练习时可以完全陶醉在这内劲在体内循环鼓荡的享受之中。
% F& \! K3 B+ z. _( J9 {( h/ P</P>. G! F, N+ w+ J
& r7 m5 l. u* _
<P>-------------------</P>" c/ w! }3 w; A# t3 x
<P>偶看完滴感想素。。。。。。徐克~~偶崇拜泥!!!>_<</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