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5-11 06: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P><b><FONT color=brown>【1994-06-02】冷眼集 舊瓶新酒 七俠五義首集 瑕不掩瑜</FONT></b></P>/ q4 ]; o0 B N5 [9 r
<P>文/艾狄</P>
( `& Q* ]( \* ]+ D<P>挾著「正牌包青天」的赫赫威名,扛著「重登八點檔王座」的重責大任,華視新戲「七俠五義」終於在萬方期待之下登場。打頭陣的第一集事關緊要,安排的是「真命天子落難民間、貓鼠大戰宮廷鷹爪」的段落,劇情起伏,過程緊湊,頗有可看之處。</P>1 q9 P. s4 G' |" c5 a
<P>最近,在海峽兩岸三地電視台的大力炒作之下,「包黑子」簡直紅得發紫,其結果固然為「七俠五義」提供了有利的造勢條件,但也為它帶來了收視上的致命弱點──故事老套,內容重複,極有可能令觀眾胃口倒盡。</P>
" W8 j/ \* [6 y$ H<P>製作單位顯然已先見於此,所以在表現方式、拍攝手法和氣氛的營造上都刻意與「包青天」原劇有所區隔。一言以蔽之,就是把電視劇稍加「電影化」。細心的觀眾不難從人物的刻劃、取鏡的角度,乃至於動作戲的誇張處理上看到徐克式武俠電影的痕跡,而開場戲中的「廣派」人獅纏鬥的一幕也不離黃飛鴻系列的框框。不過,無可否認地,此一做法確實深化了戲劇的效果,增強了情節的張力,相當巧妙地以「舊瓶裝新酒」、「老故事新面目」的設計來彌補「故事炒冷飯」的負面影響。</P>7 @9 j7 w, H8 l, X' T! w
<P>此外,首集中演員的表現也值得肯定。其中,楊懷民、俞小凡、林在培的演技逼真動人,而其他幾位次要的角色也都令人滿意。</P>
8 P) ^2 @1 X2 ^. [2 i<P>「七」劇的缺失當然難免,譬如部份外景戲的光線過強及畫面,劇情中偶有交代不清,轉接牽強之處……不過,大致而言,瑕不掩瑜,應予肯定。</P>
; Z+ q* q X$ X<P>話說回來,就三台八點檔的「慣性」而論,好的開始未必就是成功的一半,甚至往往都形成「虎頭蛇尾」、「先盛後衰」的態勢,但願這齣身負盛名的「真命包青天」能像劇中人物一樣,力拚不殆,越戰越勇。</P>0 j# x3 t+ u# d7 Y, \
<P>【1994-06-02/聯合晚報/10版/藝聞】</P>2 |9 `* c2 |) D& Q5 _5 q
<HR>2 O! I0 e E) e. T3 h% `+ w
<FONT color=brown>, o7 y7 S$ I, V7 ?) u
<P><b>【1994-06-03】</b></P>: `8 |: D: s- U& \
<P><b>三台八點檔大戰:古裝劇 大爆滿 後遺症 統統出來了
+ y& Q1 A% @* i. p, h- V幕前打得難分難捨 幕後棚、景、人力都缺;演員因頭套戴過久,「每天都活在毀容陰影裡」</b></P></FONT>2 T, I* ~8 a( }2 H0 o
<P>記者粘嫦鈺/台北報導 </P>
/ _4 q6 B+ t/ S( X<P>電視八點檔引發一場「古裝武俠」爭霸戰。</P>
6 p, D8 `3 T8 S9 |4 U* B: O, z7 t<P>三台備檔戲古裝及武俠戲多,台視下周推出「俠義見青天」,如果收視不錯,很可能一直做下去,而已拍好的「唐太宗世民」、「秦始皇與阿皇女」,也是古裝戲,中視下一檔八點擋「情定少林寺」及籌備中的「武狀元黃飛鴻」也是古裝戲,華視目前的「七俠五義」,拍攝中的「秦俑」都是古裝武俠。</P>
: L& K# W4 [( t7 O) y4 ?<P>由於古裝戲太多,三台目前都有存量過多,無法消化的困難,但仍有不少古裝戲企畫一再通過,形成三台武俠劇一場難捨難分的戰爭。</P>
+ n; k6 P; x" i<P>記者粘嫦鈺/專訪</P>
0 @+ I D+ }3 s<P>「拍古裝戲是一場噩夢。」</P>/ }" p! h5 H# S# Y5 J2 }2 E
<P>已進行了八個多月的華視「秦俑」,昨天在林口拍攝秦始皇巡視瑯琊台大場面的戲,主力演員寇世勳、童安格都因頭套膠水過敏,以致臉部紅腫奇癢,兩人都忍不住說出內心的恐懼:「每天都活在毀容的陰影裡。」寇世勳指著臉頰說:「上個月臉差點要爛了,休息了一陣才好些,現在又拍了,我看短期內好不了,自求多福啦!」</P>
( t$ F8 x$ y4 M2 P<P>一直都沒事的童安格最近也不太對,他說:「臉會癢,不能抓,如果不趕快拍完,恐怕難逃破相噩運。」</P>
. e! X, H$ U- l+ t<P>導演李岳峰也指出:「三個月前我就說戲該上檔,但華視要推「七俠五義」,我們只好一直備檔,棚、景、人力等支援當然缺了,到處出外景,又碰到梅雨季,租棚還得排隊,我們能快得起來嗎?演員吃得消嗎?」</P>2 [0 B, I5 ^/ o. ^) Q) b
<P>他又說:「三台都忙著拍古裝劇,我們連臨時演員都很難找,人缺、馬也缺,連檔期都缺,古裝劇大爆滿,後遺症全出來了。」</P>
3 Y& O- Y; }$ @$ ~3 y% @' T4 @<P>童安格說他不打算再接古裝戲了,寇世勳也說他不能再扮「古人」了,而金素梅也說拍完「秦俑」後,要休息了,看來古裝戲真是大夥兒的一場噩夢。</P>
8 l; ^1 Q [% b5 |<P>【1994-06-03/聯合報/22版/影視廣場】</P>; s- r) D" e9 g; }" { B
<HR>
4 X9 ~9 N t3 w3 m# s1 | I
- |# ^% g8 L9 z7 j% C, _<P><b><FONT color=brown>【1994-06-03】八點檔激戰 總經理督陣 策略各有不同 中視、華視堅持本土化 台視'港台並重'原則不變</FONT></b></P>
9 i# [- F: Z1 C$ L3 V1 R! W<P>記者 陳念慈/報導 </P>3 O" m, S* e6 K# ^
<P>華視傾全力製作的「七俠五義」上檔,三台黃金檔收視爭戰愈見激烈,三台總經理昨天分別對各自黃金檔的成績和日後經營理念提出個人看法,華視、中視主事者都堅持本土化作法,台視則以「港台並重」為經營原則。</P>; Q s2 ?2 Y; j% d
<P>華視總經理張家驤昨天召集主管會議,特別強調對「七俠五義」的肯定,和華視節目部團隊作戰精神,張家驤說:「我覺得『七俠五義』無論各方面的表現都堪稱一部好戲,上檔時機不理想影響收視並不重要,以後的路還很長,我對這部戲相當有信心,尤其是製作單位特別值得嘉獎,真正的戰爭在六月八日,至於最後的贏家是誰還不知道。」</P>
) O( R6 c- d c7 W. ~<P>中視總經理石永貴對兩台黃金檔凌厲的攻勢,在節目部企管會要求主管提出因應辦法,節目部提出本土及時裝喜劇兩案,結果本土的「斷掌順娘」在總經理裁定後得以推上八點檔,石永貴說:「節目部很肯定阮虔芷的製作能力,我們在這時要打不一樣的牌,或許更有生機。」</P>
4 [% H1 V% _* `5 C6 [2 R8 i<P>昨天在會中石永貴聽取主管對「七俠五義」的看法評價相當高,而石永貴對楊佩佩單打獨鬥能作出這樣的成績,更是予以肯定:「日後中視黃金檔的經營是爭取有單打獨鬥製作能力的資深製作人,有潛力的新製作人,本土主導,不考慮與香港合作,目前台灣的連續劇在香港能那麼風光,證明本土主導是潮流趨勢。」</P>6 L% x3 T1 b5 @% w
<P>台視總經理莊正彥在「倚天屠龍記」奪魁之後,語重心長的說:「台視作戲是放眼國際,本土、香港不都是中國人,無需刻意區分,只要是好戲,沒有國界,台視從不忽略本土,也不刻意排斥香港,服務觀眾才是最重要課題。」為台視贏得風光,卻屢屢被主管訓話的製作人楊佩佩,想起當初台視為堅持「倚天」只能作四十集,與主管一番唇槍舌戰,之後為爭版權又搞得節目部天怒人怨,一波未平又為「俠義見青天」調棚再度在節目部與主管僵持不下,眼看華視對趙大深的肯定,戲打贏了楊佩佩感慨的說:「我覺得對台視好像有點自作多情的苦心蓮。」</P>
+ @, M" O9 V' [9 `# C<P>【1994-06-03/民生報/12版/廣電熱線】</P>
/ H, m( M2 V" O<HR>) W- U# j: z# W I
8 F/ ~1 ^3 e7 c8 x2 N! `5 q! M<P><b><FONT color=brown>【1994-06-05】「七俠五義」推出未能奏捷 列隊守候製作人開始推擠</FONT></b></P>. y2 }' D& k5 R& J* q- g4 Q
<P>記者粘嫦鈺/台北報導</P>
, o% C$ A' m2 I% k- m, e7 o1 m2 p<P>電視是無情的戰場,華視「七俠五義」剛上檔,暫居第二,但列隊守候的製作人們,已熱烈展開一場角力大賽,每個人都想搶著接檔,動作多得讓人目不暇給。</P>
! w; C' D+ `! ~, v; \& @<P>華視八點檔大塞車,在三台裡最嚴重,從去年「包青天」到現在的「七俠五義」,都採無限延伸製作策略,讓很多製作人陷入一場綿綿無絕的「空等待」,大夥兒都有難解的「心結」,這也是「七」劇一推出,未能如「包青天」般收視長紅,便立刻遭到各方製作人「擁擠」的主因。</P>
+ X' Y. }* x+ V& A& V# P* L<P>郭建宏昨天為他製作的「秦俑」展開熱烈的暖身,把原定參加另一八點檔「芙蓉春曉」記者會的節目部經理陳剛信「搶走」,選在大中午時分打高爾夫球,「秦」劇導演李岳峰也一起陪打,討論內容,據了解,便是治商「秦」劇接檔一事,「秦」劇連日來新聞不斷,郭建宏趁熱追擊,確是一棋高招。郭建宏本人也強調,他希望「秦」劇趕快接檔,但「七」劇製作人趙大深則對各方「推擠」他,表示一無所悉。</P>
2 z3 S( } s9 D) Q<P>【1994-06-05/聯合報/22版/影視廣場】</P>
% y/ | n5 z5 e2 O<HR>
, i9 T6 K7 ^+ @$ Q D' W! S<FONT color=brown>
1 b, m* Y+ @: r" ]4 ?. X<P><b>【1994-06-05】</b></P>
. x! ?; M7 g$ {, Q. j* t<P><b>本土保衛戰?還是茶壺裡的風暴?
9 G9 a9 _/ k6 Y「七俠五義」號召本土藝人護盤,多數人心餘力絀,只能精神加盟;
/ _) l7 J7 @% _5 Q藝人固然現實,電視台當初大批解約基本演員,一切以企業經營為考量的作法,也難謂不現實</b></P></FONT>
! T* t- i( |& t* D; |( \<P>記者張文輝/特稿</P>4 ~+ L, w( [$ ?* g; _, n
<P>華視發動「本土保衛戰」,號召本土藝人為「七俠五義」護盤,旗幟雖然鮮明堂皇,許多藝人也都表示很願意共襄盛舉,奈何能夠實際付諸行動的卻相當有限,大家心餘力絀,只能精神加盟。</P>
( n5 s3 } b8 c$ `0 d<P>演藝圈裡藝人固然相當現實,誰付的錢多,誰的招牌夠大,就往誰身上靠攏,然而以華視為「七俠五義」演員傷腦筋的實例來說,電視台當初害怕簽約藝人的包袱太大,以強力的手段大批解約基本演員,一切以企業經營策略為最終考量,其作法也難謂不「現實」。</P>4 Z w7 d0 N7 O4 e W
<P>包括陳松勇、白冰冰目前紅得發紫、發燙的演員,都是數年前華視大量「裁員」的對象,這些人被「裁」之後,不紅則已,一旦走紅,多少有「以眼還眼」的心態,像陳松勇,台視、中視的戲都接,就是沒有再接過華視的戲。</P>
' G) N7 b+ E" w% V1 a<P>平常沒有以合約維繫的基本演員,一旦要「打仗」,對手擺明了「卯」著打,電視台再去求人,自然難逃受制於人的命運。有些演員即令不是袖手看笑話,但自己為了生計早已接了別的工作,那能回應電視台的「隨傳隨到」?</P>
1 G! [7 I8 _6 u6 G+ m; K" H<P>「七俠五義」打的是一場「本土保衛戰」,或者只是電視台之間的一場八點檔「茶壺裡的風暴」,藝人之間也有不同的看法,華視為找演員而傷腦筋,抵禦外力的前因如果只是因為港星被「無線」掌控,而未在制度上從根本考慮,往後不打仗則已,再有類似的戰局,還是會出現相同的結果。</P>
9 E3 ~' P7 ~( s. S1 O1 W! v# o<P>【1994-06-05/聯合報/22版/影視廣場】</P>
0 j9 X9 p' L' f( q[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1 7:02:37编辑过] 7 w ?4 H6 Q5 f) N. ~! 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