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s5 \/ v& }: t( Q# Q2 t3 S9 e3 g7 a
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
) h# r2 D& ^* j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1 G x- W7 Z/ {
縷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3 v: j: z* y7 d- \, L: b' T
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
! l/ d W6 d N1 X* \1 N# G, f斧劈桃山曾救母,彈打鋋羅雙鳳凰。
; ~& x9 {& O* G/ p# [; c. f1 X, _: c力誅八怪聲名遠,義結梅山七聖行。
& Z0 M( b; w/ O% @+ O* u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 y; W& z8 C. G5 L& O
赤城昭惠英靈聖,顯化無邊號二郎。
: Y4 A! F0 P& Y, k# u9 }. i$ a: Z: q( i- K& b
這首詩是《西遊記》中對於二郎真君的一段描寫,可謂形神兼備,二郎神楊戩的英挺形象歷歷在目,但是,這位號稱為"天界第一戰神"的二郎神究竟是什麼了身世來歷?他是何年何月從何處流傳至今的呢?) |, u' o: J% g5 B& i* p
' |& V0 I/ M. H9 D5 M! a+ N; S: s
首先,從吳承恩寫在《西遊記》裏這首詩來看,至少在明朝中葉,民間對於二郎神的傳說還是耳熟能詳的,因此這詩只是概括式地一點而過,書中也沒有加以解釋和注釋。但時至今日,二郎神的傳說大量已經淹沒而不可考了,像詩中所說的"斧劈桃山"尚可知,但"彈打鳳凰"就不知所云了。
* `7 q1 m7 S0 n3 M, ^! O7 Z: E0 g1 I" Q$ E3 _& u# |/ w
儘管對於二郎到底是由誰演化、神化而來的有很多種說法,分別有"李二郎說"和"趙二郎說",但"楊二郎"還是可考的。首先,楊戩的出生便是一次出軌的產物,傳說他的母親是玉帝的妹妹,因為羡慕人間恩愛生活偷偷下凡來到人間,結識了一位姓楊的書生,並與之結為秦晉之好。(可見天堂不是女人的天堂,否則咋有那麼多仙女前赴後繼來到人間,出名的的就有這位、七仙女、織女,還有後來的華山聖母,也就是二郎的妹子,可沒見有一位男天神下凡與凡間女子結合的。)玉帝禦妹為楊書生先後生下了三個孩子。(這裏有個有趣的問題考而無果:楊家老大是誰呀?二郎和三妹都很出名耶,可他大哥卻毫無知名度,按說可不應該。)其中的二郎就是楊戩。三妹則沒名字,只知是華山三聖母。(在劇中聽到二郎叫妹妹三聖母真有夠滑稽。), n# t) T* z9 F& J R2 s6 o
# t# M2 @ T6 R" y; n: z
其實從傳說的流傳時間來看,最早"劈山救母"的事蹟絕對是二郎的,但後來添枝加葉,以訛傳訛的,就變出了"寶蓮燈"故事。一笑此說是有根據的,因為"二郎斧劈桃山救母"的故事帶著明顯的上古神話色彩,而沉香的故事顯然要時尚的多,形成的時間也較晚。不過,大家比較一下便會發現這兩個故事一脈相承,包括人物關係也是母子、甥舅。
5 u# z+ [* E) N3 d/ b# A M* H7 Y
% ~. B% w; q) T% M" g5 |' Y, l6 N傳說玉帝知道妹子私自下凡十分震怒,便將妹妹壓在了桃山之下受苦。楊戩自幼便本領不凡,但後來師承為誰已經不可考,包括他獨有的兵器--三尖兩刃槍,好像中國也只有他一個人(神)用,再無別家。他額上的天眼又是如何來的也不得而知了,但據一笑所知,在中國所有的神鬼妖魔裏,三隻眼的只有兩位,他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是馬王爺,就是讓孫悟空上天後搶了飯碗那位。)待楊戩長到十七歲,已經是勇無可擋,曾經在二郎山中幹掉了八個危害人間的妖怪,這就是"力誅八怪"的由來。於是他持了一把開山斧(奇怪,又不是槍了,可能槍劈山不好使吧),力劈桃山,救出了被壓在山下受難的母親。6 b$ ]' E, x. ]; \3 ^; J
# u) \& Y# o2 t w& X4 E, y. J
母子相逢自是歡喜無限,但不幸的是,禦妹因在山下壓得太久,十幾年不見陽光,身上已經長滿了白毛(別笑,這就是一笑說的上古神話的樸素),於是二郎將母親放在山上曬太陽。這時,玉帝聞聽二郎劈山,惱怒非常,為了消除自家的恥辱,便放出九個太陽上天,將妹妹活活曬死在山上。& K+ V9 ^" ^9 S6 @7 P
/ ~& I6 _3 @6 M( J; O. |* v二郎又痛又恨,暴怒狂追天上九日,一手一個擒住卻無處放,便分別掀起兩座大山,將捉住的太陽壓住,再看天上亂竄的七個日頭,便抄起一副扁擔擔了七座大山繼續追趕太陽,這就是"二郎擔山"的傳說。就這樣,只剩下最後一個太陽在飛跑,二郎一直將它追進了東海裏,在海邊被東海龍王的三公主攔下,筋疲力盡的二郎暈倒在三公主溫柔的懷中(好浪漫是不是?),之後他們就結成了美滿良緣(好像沒有嫦娥什麼事)。& \* a% W# k& F. g" D) F9 G7 `
+ s: E0 T8 [# X: p5 a6 P& C9 ?4 R# ]4 f
為了母親的死,二郎恨死了他的玉帝舅舅,玉帝也自知理虧,便封他為"英烈昭惠顯靈仁佑王",道號"清源妙道真君"。但二郎始終對這個舅舅不理不睬,堅決不在天庭居住,而是在下界受香火,帳前有梅山七聖相伴,麾下一千二百草頭神,對於玉帝是"聽調不聽宣",就是說只服從命令,沒事別套近乎。這就是"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3 X! i& t; L5 n, i; a0 K- q
% @* `6 J4 t/ w4 g3 r: j% W; k
其實關於二郎還有些有趣的東西淹沒了,比如他的寵物--人人都知道他的哮天犬,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有一隻鷹吧?實際上,二郎一出現,應該是"左牽黃右擎蒼,千騎卷平崗"的架鷹縱犬的形象,這在《西遊記》中就有提及。而同時,從詩中看,他還精通暗器--"腰挎彈弓新月樣",這個彈弓在《封神演義》中好像也出現過。
- @! D( a0 ?+ W. f5 y( E) y3 `+ P9 C+ k7 X3 q1 Q$ N
楊戩最威風的時候大概就是被鄧嬋玉打了兩石,雖是挨打,卻是火星迸出,只當不知,仍是緊追不捨。他是有玄功護體,和孫悟空一樣,也是個鋼鐵戰士。2 B9 v6 ]7 X' ^/ m5 Z2 Y
* L; o8 @$ H9 {* d! J! b
楊戩敗過的次數極度有限,一次用胳膊去迎餘化的化血神刀,想看看刀上有沒有毒,這次敗的絲毫不丟人,另一次是被三霄娘娘用混元金鬥捉入天河陣,要知道文殊、普賢、慈航等十二真人都被拿住,最後是原始天尊和老子出面才擺平,這次敗的也不丟人。; T: g. a! p o4 w; K
9 b* U7 ] o( Z- A8 }8 x: s
除卻這兩次危難,楊戩基本上是一個力挽狂瀾的人,屢屢在危難之中獨撐大局,被薑子牙評為“智勇雙全,功高千古!”但這楊戩卻不得其用,始終是一個督糧官,可能是薑子牙的軍糧太重要了,重要的寧可全軍被圍困,也要楊戩去督糧。我小時候經常想,如果薑子牙要楊戩做先鋒,恐怕是一路凱歌,根本輪不到哪吒、雷震子等人表現。即便瘟神呂岳把西岐全城人都放倒的時候,能走的只剩楊戩和哪吒的時候,哪吒一陣著慌,“人馬殺來,你我二人如何抵擋?”楊戩卻鎮靜異常:“吾自有退兵之策!”用撒豆成兵之術嚇退了鄭倫,頗有銀鞍照白馬的子龍之風。運糧官還有兩個人,一個是土行孫,另一個就是鄭倫,這三個人均是奇異之士,卻久不得戰陣,只能在運糧的空閒時間幫忙打兩仗。想到這,頗有些覺得楊戩和趙雲的寂寞很相似,趙雲也是不受重用,也許是另一種重用,主要是保護家小、斷後之類的雜務。
6 |4 e! ]. Y, T$ n$ e& t$ u6 H$ F. ]# N) c) c; h k
曾有人說楊戩之所以沒有像趙雲那樣被人所喜愛,更多的是他的性格太模糊,我卻很不願苟同,楊戩性格很清晰,就是一個謙卑內斂的人,絕無孫悟空那種狂傲之氣,也絕沒有居功自傲的行為,雖然他屢次搭救哪吒,卻仍然尊哪吒為“道兄”。
0 B8 H/ d" p- O* R3 X8 ^8 U
9 j, @& p0 x, t1 K 楊戩初出場,扇雲冠,水合服,腰束絲絛,腳登麻鞋,一副道士打扮,拜見一番便請薑子牙把免戰牌摘了,“若不見戰,焉能隨機應變?”說得極度自信卻不顯半分驕狂,實是千年不遇的一個人物。待得他用智除了花貂,哪吒大吃一驚,他也未有半點吹噓,“你我道門徒弟,各有玄妙不同!”給哪吒留足了面子。楊戩不單是個謙卑之人,還是個良善之人,楊戩戰周信的時候,心內擔憂的是城中百姓恐遭屠戮,便速戰速決,用嘯天犬解決了周信。在《封神演義》裏,楊戩就是一個完人,或者說就是一個真神!8 z& |1 V; a: A
) q; ~- f6 R( g' U 離開了封神演義,楊戩的形象便不那麼光輝了,他也曾有過劈山救母的叛逆,也曾阻撓過三聖母(沉香的媽媽)的愛情,也曾和孫猴子大動干戈,當然,楊戩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個反面角色,他從來不是一個史實,他只是神話傳說,如何塗抹他是個人的喜好,個人的自由。$ v$ L& B8 ]$ c: n5 d3 k X
- |. r& ]$ ^; ~ w2 R 作為玉帝的外甥,他與玉帝的關係並不好,“聽調不聽宣”便是一種極度的個性,‘裙帶’?如果楊戩的這種姿態也叫裙帶的話,那麼楊國忠之流就決不是裙帶了,而是心肝或者五臟六腑了。不過高興的是《西遊記》並未把楊戩塗抹的太不堪,楊戩被描述的‘清奇秀氣’,和那個封神演義中的‘扇雲冠,水合服,腰束絲絛,腳登麻鞋’的楊戩並不迥異,只可能是麻鞋換了錦靴。楊戩也是個高傲之人,“我輸與他,列公不必相助;我贏了他,列公也不必相助。”只可惜太上老君不是個磊落之人。 % z; ?( x1 j) X. p3 @
[此贴子已经被小猫韩韩于2005-9-28 17:43:07编辑过] 9 d8 v+ C$ B0 F- ~# E6 A
|